更新时间:2021-10-17 00:53:39
布里斯托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我们对长颈鹿的行为和生态知之甚少。
一般认为,当存在捕食风险时,动物的种群规模会增加,因为更大的种群规模会降低个体被捕杀的风险,“多只眼睛”会发现任何潜在的捕食风险。
现在,在对这种生物的首次研究中,布里斯托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博士生佐伊穆勒发现长颈鹿并非如此,长颈鹿群体的大小不受捕食者的影响。
佐伊穆勒说:“这令人惊讶,凸显出我们对长颈鹿行为最基本的方面知之甚少。”
这项研究调查了长颈鹿的群体行为如何随着许多因素而变化,如捕食风险、栖息地类型和个体特征。
栖息地类型对种群规模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种群规模的主要影响在于成年雌性的行为,它们在生小牛时处于较小的种群中。
这与另一种流行观点相反,即雌性长颈鹿组成大群体一起照顾年幼的动物。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动物学杂志》上,提供了第一个相反的证据。
在过去的30年里,长颈鹿的数量减少了40%,据信野生长颈鹿的数量不到9.8万只。
考虑到它们在野外的急剧减少,它们最近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弱势群体”。
然而,由于目前对其分类学地位的争论,保护性审查仍在进行中,因为一些亚种灭绝的风险可能比目前公认的更大。
佐伊穆勒补充说:“这项研究为理解长颈鹿如何在野外生活这一难题增加了另一项重要内容。
“长颈鹿是一个受威胁的物种,整个非洲都在不断受到衰落的影响。这项研究强调,它们实际上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被误解的物种。如果我们只知道长颈鹿的行为和生态,那么我们只能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尽管长颈鹿很突出,但与其他魅力非凡的非洲哺乳动物相比,它们仍远未被研究。
“普遍的误解是长颈鹿在非洲随处可见,但最近的研究工作突出了长颈鹿种群的分散性和快速下降的特性。
“它们最近被IUCN列入‘脆弱’红色名录,这是实现它们灭绝潜力的重要一步,迫切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了解它们在野外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这项研究的下一步将是在非洲其他地区复制研究结果。这是一个来自东非的案例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观察在其他长颈鹿种群中是否观察到同样的效果。研究结果可用于理解栖息地、环境和社会变量的管理如何支持长颈鹿种群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