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0-19 05:45:31
如今,家长对教育非常关注,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都成为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既然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教育,边肖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些与教育相关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解放了教学生产力,也引发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如课堂教育的缺失。本文提出的优质课堂旨在解决课堂改革中的问题,追求学生生活世界与教师生活世界、课程文化世界的高度融合。它是一个价值世界,是一个充满人文性、人文性、人文性的有意义的世界,是从文化意义、文化层次、文化境界出发,创造一个具有文化属性、价值和品格的课堂的尝试。
正如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所说,“我拒绝承认没有教育教学”。彰显“教育属性”,坚守“教育立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忽视“教育属性”的课堂无异于“空中楼阁”;达不到“教育立场”的教学会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正因如此,育人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命脉。从历史上看,“课堂育人”问题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是教学实践的关键主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关注点。
然而,有时现实与真相之间有着庄严而冰冷的距离。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给中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而且对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宝贵的历史和当代意义。然而,宏伟之下可能潜藏着“暗流”。虽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表达了鲜明的“育人”取向,有力地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在一些课堂上,“育人”的根本目的却被忽视,甚至被无辜地抛弃。也许不是“缺席”,至少有时候是“缺席”!
质疑课堂改革现象。
首先,我们回顾并聚焦过去令人振奋的课堂教学改革,真可谓“风吹皱一池春水”。新世纪之初,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春风,课堂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突然间,新的教育哲学思潮层出不穷,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新的实践方法论脱颖而出,新的课堂运作模式百花齐放。课堂教学改革就像“红杏枝头的春天”“乱花越来越诱人”。
伴随着这一改革,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良性变化。过去传统课堂“过分强调传授知识、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过分强调接受学习”的不正之风逐渐被扭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得到充分彰显。这是改革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一历史区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模式,至少有两个不可回避的突出现象,即“口号引导”和“模式操作”。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价值倾向强烈、行动导向明确的概念性口号,得到了许多教师的高度认可,广为传唱,甚至被奉为圭臬。它还创造了许多具有普遍趋同特征和固定操作程序的实用模型,受到了许多教师的热情追捧和效仿。我们不禁要问:口号本身是绝对真实的吗?我们如何理解“口号”?那些英雄式的口号能否让教育理念根植于心,深化为思想和行动?那些固定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吗?模式本身一定是无可辩驳的吗?与学生头脑和智慧相关的品德、情感、审美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能被数字化、逻辑化、程序化和模式化吗
或许,在已经告别传统“五段式教学”模式的新课堂中,学生学习更加积极,教师教学更加民主,课程内容更加动态,教学过程更加开放,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但是,学习更积极了之后,你是否会思考得更深?教学更民主的时候,老师有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内容是否更生动,是否展现了育人的价值?过程是否更开放,符合教学的内在逻辑?在评价更多元的同时,真的能促进学生成长吗?
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是“为每一个学生做每一件事”吗?我们真的让学生获得超越意识、超越能力、超越精神吗?我们真的把课堂管理成了学生精彩而深刻的学习之旅吗?我们让优秀的人类文化唤醒和滋养学生的心灵吗?我们是否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智慧启迪和滋润人生?我们在主体意识中是否把学生的培养看作是教育要产生的“产品”和“指标”?我们是否因为要“统一标准”而压抑甚至扼杀学生的天性和人格?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容纳知识的“容器”?
价值观?我们是不是因为只顾当下急于求成而遗忘了对学生潜能的调动与激发?迷茫于那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概念花园”,不免忧心忡忡:那些过分追求“口号化导引”和“模式化操作”的课堂改革,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从哪里出发和为什么而出发?而真正走进那些过分追求“口号化导引”和“模式化操作”的课堂,感受教师教学的无力与无奈,目睹学生学习的肤浅与浮华,更油然升腾起强劲的理性叩问:课堂教学的“学理原点”究竟是什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价值导向?实践理路又在何方?
课堂改革的文化意蕴
课堂教学是人类高尚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表征。如果说教育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教育的过程是把人类已有的共同创造的文化、经验、智慧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智慧与能力,激发出个体潜在能力与创造力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应是将人类优秀文化基因嵌入学生内心,给学生以高尚深厚的文化教养,从而把学生主体的精神空间塑造得更加广阔而高远、深厚而灵慧,并借此主动参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再创造;课堂教学应蕴含学生生命的自主建构和自我超越,承载对学生生命意义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生命的有效发育和精神文化意义的有效生产,实现学生生命与精神的绽放;课堂教学应是让一个个纯净清澈、率真生动、稚嫩柔弱的天真心灵成长为一个个高尚本真、丰厚灵动、坚韧挺拔的更天真心灵,简而言之就是“让天真的心灵更天真”!这些应是课堂教学所坚守的教育立场。
课堂教学是师生以人类优秀文化为中介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创共享人类优秀文化从而获得生命成长的一种动态创生的文化,是师生同心携手经历的一段生动的生命历程和文化之旅。这是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文化意蕴,也是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因此,课堂教学必然蕴含人类优秀文化对学生生命的激发与浸润,蕴含教师高尚道德和真爱良知对学生生命的启迪与感召,也蕴含学生主体的生命动能自觉而完满的释放与张扬。课堂教学恰是依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功能以及学生的主体动能三个要素整体相互协调作用,最终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可以说,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40分钟或45分钟里,必然有学生在生命层次上的整个身心的成长;在这段特定的生命历程中,必然有人类高尚的文化和高雅的情感在脉脉流淌,并悄悄、绵绵地灌溉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些也是课堂教学文化意蕴及其原本意义的必然归结。
要破解课堂教学中“育人缺失”问题,首先要“彰显育人为本”。彰显育人为本就是要让课堂回归到课堂的原本意义和根本宗旨上来,要让课堂真正发挥“育人”的本体功能。无疑,彰显育人为本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可启发教师更为完整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可导引教师牢固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回归课堂育人的本真追求,从而更大限度地整体性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动能的完满释放、教师育人功能的完满释放和课程育人功能的完满释放。
高品质课堂的价值追求
“高品质课堂”正是基于此提出的一个“理念”或“概念”。高品质课堂立足“彰显育人为本”的宗旨追求,基于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立场,力图使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三位一体协调作用,从而切实保障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动能得以完满释放,最终实现高质量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彰显育人为本并不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否定,而是对“以人为本”内涵的深化和完善。从实践的表征来看,“以人为本”往往被简单地异化为仅仅过分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或遗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程内容的教育功能。高品质课堂的实践主张是:牢固秉持学生主体地位,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着力强化教师主导作用。而高品质课堂的操作原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结构,活化学生学习方式,淡化教学模式流程。那么,高品质课堂又具有哪些独特性质及其意义价值呢?
究其本体属性,高品质课堂是立足教学原本意义的课堂。高品质课堂力图使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三位一体协调作用,这是将课堂视为师生共享共创人类优秀文化从而获得生命成长的一种动态创生的文化。可以想见,在高品质课堂中,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动能也必将能够得以完满释放。也可以说,高品质课堂所追求的恰是学生的生命世界、教师的生命世界和课程的文化世界的高度融合,这是一个充满人本、人性、人文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这是力图从文化的意义、文化的层次、文化的境界上塑造具有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品格的课堂。
究其价值追求,高品质课堂是彰显教学根本宗旨的课堂。高品质课堂“彰显育人为本”的宗旨追求,坚持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着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学习过程与人文发展环境。这就将“育人”“育每一个人”“育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人”无以替代地植入了课堂的灵魂,由此也必将植入教师的灵魂。同时,高品质课堂致力于追求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动能得以完满释放,最终实现高质量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无疑,这集中表达了鲜明的教育学立场,也必将使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在高品质课堂中得以深刻体现。
究其学理依据,高品质课堂是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课堂。高品质课堂力图使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的育人功能以及学生的主体动能三位一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协调作用,这恰恰符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同时,高品质课堂所提出的牢固秉持学生主体地位,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着力强化教师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过程结构,活化学生学习方式,淡化教学模式流程等实践主张和操作原则,可以使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得到科学体现,这也恰恰深刻反映了高品质课堂的教学论立场。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院级委托招标项目“新时代‘课堂革命’学理架构与实践方略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GYG12019016)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24日第4版 版名:现代课堂
作者:李铁安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访问yuanben.io查询【2EBGMC2T】获取授权信息。